開店專欄 #4
餐飲咖啡飲品訂價篇 | 咖啡飲品價格看似簡單充滿大學問
Coffee Beverage Menu Pricing

當客人走進店裡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點餐了,飲品菜單設計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顧客的消費體驗,甚至有些客人坐下看看菜單就走了,如何設計舒適且簡單易懂的飲品菜單是每家店都必須仔細思考的課題喔!
菜單是一家餐廳的靈魂
當客人願意走進你的店,可說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但當客人翻開菜單的那一刻起,才是客人真正認識這家店的時候,有些老闆求好心切,將各式各樣的菜或飲料排滿菜單,讓客人一時不知道從何點起,有些人則分門別類,但客人翻來翻去卻是一頭霧水,最後只好請服務生過來介紹,這些都會增加負評的風險。
菜單基本的元素:1. 菜名,2. 價格,3. 照片,建議可以先將這些元素想好,再去做排版及質料的規劃。
菜名的增加創意是會讓人印象深刻,但不宜過度抽象,還是要讓人可以聯想到實際的菜色為佳。
咖啡訂價是有科學邏輯
每家店的咖啡訂價策略,建議針對目標客群做深入的調查,比較同行來檢視自己是否有競爭力,根據我們的經驗,台北市咖啡店的美式咖啡外帶約 40 ~ 70 元,內用約 70 ~ 100 元,拿鐵外帶約 70 ~ 120 元,內用約 100 ~ 150 元。

一般業界會建議將食材成本壓在三成以下,我們建議若是咖啡飲品最好壓在兩成以下,若以拿鐵為例,咖啡豆 18 克約 7 元,牛奶就占了大半,200 ml 要 12 元,再加上杯蓋、杯子、杯套等等,總成本至少要 20 元,就算是美式也至少要 10 元,因此外帶店拿鐵最好能將定價訂在 100 元,美式 50元 以上,而上述成本還沒包括人事和店面的費用,因此內用需要更高的訂價,而像是手沖只有豆子的成本,但不同豆子價差大,20 克從 25 元到 70 元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手沖咖啡需要較花員工的時間來沖煮,平均花超過 5 分鐘,因此建議手沖咖啡的食材成本要低於 15%,建議手沖咖啡的售價至少要在 160 元以上較合理,至於能訂到多高,考驗店家帶來更多的加值服務及消費體驗了,每提高 10 元售價,若是日賣 200 杯的店家,就可以創造每月多 6 萬的利潤,建議朝向怎麼帶更好的東西給客人的方向去思考,而不要薄利多銷的想法做銷價競爭。台灣餐飲業者很容易生意不好就第一個想法是去做促銷、壓低價格,但往往這樣的行為吸引過來的客群大多是嗜血愛低價沒有品牌忠誠度的人,這類型客群哪裡有便宜就往哪裡去,所以往往容易讓業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有些店的做法是每類商品中都有高價與低價兩種,讓不同預算的客人可以有合適的選擇,根據研究,若是有三種價位的同類商品,第一次點的客人大多會選中價位的,定價可以說是深奧又極具重要的一環! 而在菜單上附上照片是不錯的選擇,照片的大小及拍攝都需要經過精心規劃,建議不宜太浮誇,否則客人可能會因失望而有反效果!
菜單也是品牌的延伸
上一篇有提到「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其實菜單也是其中一部分,當菜單的內容大致確定時,就必須開始排版,確立風格與材質了,試想一家高級的餐廳與文青風格的店菜單的材質與排版絕對不一樣,此部分需要做整體的CIS規劃,若有請設計師的話應該要與詳細討論,包含字體、排版與顏色都會影響顧客的觀感,以使用者體驗為最終目標。
總結
根據近兩三年咖啡消費市場觀察,在台灣由於連鎖超商、超市大規模的投入外帶咖啡的市場,而且往往促銷殺價殺到一杯黑咖啡 15 ~ 35 元,這樣的價格對於連鎖咖啡店的策略來說,他們是吸引消費者來店內做其他消費,所以咖啡營收毛利跟成本打平即可,但影響原本專作外帶咖啡的獨立咖啡業者非常明顯。台灣之光、WBC 世界咖啡師冠軍 Berg Wu 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之後獨立咖啡店的訂價模式,可能需要經營高單價的飲品與餐點,千萬不能單純拿國外歐美的案例來直接類比咖啡店賣外帶衝量,就能夠賺錢,因為國外沒有像是台灣有如此高的超商密度。
看完文章你反而更加不知道怎麼控制咖啡豆的成本跟咖啡飲品的訂價了嗎?
歡迎聯絡我們,我們會根據你店的情況來分析對你最好的方式。
喜歡請分享:
瀏覽次數:279